耐火材料性能的术语与定义
鼓胀:耐火材料或某些黏土材料加热后出现的永久性膨胀。
注:鼓胀通常是气孔形成的结果。
磨损:由于运动固体的机械作用造成材料表面的损耗。
抗碱性:耐火材料在碱性环境中抵抗化学损毁的能力。
显气孔率:耐火材料中开口气孔的体积同其总体积之比,
体积密度:耐火材料的干燥质量与其总体积之比。
颗粒体积密度:颗粒材料的干燥质量与总体积之比。
抗一氧化碳性:耐火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一氧化碳气氛中抵抗一氧化碳破坏的能力。
闭气孔:封闭在耐火材料内部,按规定条件浸溃液体时,不能被液体填充的气孔。
闭气孔率:耐火材料中闭气孔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常温耐压强度:耐火材料在常温下,按规定条件加压,发生破坏前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
稠度:不定形耐火材料加水或其他液态结合剂后,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流动性能的度量。
缺角:定形耐火制品破损的角,缺角用三边尺寸之和表示。
侵蚀:由于外部介质的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表面蚀损。
熔洞:砖表面被熔化面形成的凹陷,其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和深度可以测量。
蠕变:耐火材料在一定的应力下随着时间而发生的等温变形。
干燥强度:成型并干燥后,未经烧成的耐火材料的机械强度。
缺棱:定形耐火制品边棱的破损,用三边尺寸之和表示。
冲蚀:由于流态物质的机械作用造成耐火材料表面的蚀损,该流态物质中可含或不含固体材料。
飞边:超出定形耐火制品边缘的薄层部分。
粒级:散状耐火材料的95%可通过的最细筛网的网孔尺寸。
生坯强度:成型后未经烧成的耐火制品坯体的机械强度。
毛细裂纹:耐火制品表面可见的宽度小于或等于0.2mm细裂纹。
水化性:在控制的试验条件下,耐火原料或制品与湿空气或蒸汽中的水化合的趋势。
水化结合:常温下,材料中特殊的固体颗粒与水发生水化反应面产生凝固和硬化面形成的结合。
显裂纹:耐火制品表面长度大于10mm,宽度大于0.2mm的裂纹或裂缝。
开口气孔: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耐火材料试样浸渍在液体中能被液体填充的气孔。
注:这些气孔原则上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气连通。
吸水率:带有气孔的干燥材料中所有开口气孔所吸收的水的质量与其干燥材料的质量之比。
透气性:耐火材料允许气体在一定的压差下通过的性能,通常以透气度表示。
凹凸:耐火制品在压制或烧成过程中表面产生的不平整缺陷。
标准锥相当值:用标准测温锥的锥号表示耐火材料试样的耐火度,其方法是把相邻两个锥号的标准测湿锥与试样锥同时安置在锥台上,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比较试样锥与标准测温锥查倒程度的一致性,以决定试样锥的锥号。
(标准测温锥)弯倒温度:当安插在锥台上的标准测温锥,在规定的条件下,按规定的升温速率加热时,其锥尖端弯倒至锥台面时的温度。
耐火度:耐火材料在无荷重的条件下抵抗高温而不熔化的特性。
荷重软化温度:耐火材料在规定的升温条件下,承受恒定荷载产生规定变形时的温度。
回弹性: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厚度压缩50%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注:回弹性是在施加压力将产品压缩至原始厚度的50%后放松压力,耐火制品的厚度与初始厚度的比率。
耐酸性:耐火材料抵抗酸侵蚀的能力。
剥落:导致耐火材料表面发生片状脱落的断裂或开裂现象。
网状裂纹:耐火制品表面出现的网络状毛细裂纹。
拉伸强度: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和其他耐火制品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宏观结构:耐火材料中,颗粒和气孔的形状与大小之间的关系。
注:“texture”在材料学中译为“结构"。本术语按其定义将名称定为“宏规结构”
导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在单位湿度梯度下沿热流方向通过材料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热扩散系数:耐火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单位体积热容之比。
热膨胀系数:由常温至试验温度间温度每升高1℃,试样长度的相对变化率。
抗热震性:耐火材料抵抗温度急剧变化面不损坏的能力。
真密度:耐火材料中的固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
真气孔率:耐火材料中的开口气孔和闭气孔的体积之和与总体积之比。
真体积:耐火材料中固体部分的体积。
扭曲:制品的平面与基准平面的偏差。
作业性能:不定形耐火材料易于模塑或成型的度量。
侵蚀层:耐火材料与熔融态物质发生反应,导致腐蚀、变形和破坏掉的部分。
渗透层:耐火材料与熔融态物质发生反应,导致出现明显的被炉渣浸润(含侵蚀)的斑痕部分。
侵蚀深度:以与熔融态物质接触的试样原表面为起点,试样剖面被侵蚀的长度。
渗透深度:以与熔融态物质接触的试样原表面为起点,试样剖面被渗透(含侵蚀)的长度。
试样渣蚀率:在高温流动的渣液中,试样被炉渣熔蚀的质量分数。
抗氧化性:规定尺寸的试样在高温和氧化气氛中抵抗氧化的能力。
耐火陶瓷纤维抗拉强度: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擦蚀损的能力,可用来预测耐火材料在磨损及冲刷环境中的适用性。
耐冲刷性:材料抵抗流体的机械作用对耐火材料试样表面磨损的能力,无论其中是否含有固体物质。
粘接稳定性:抗折粘接强度试验中在不破坏泥浆接缝的情况下,用手揉动砖至泥浆接缝稳定而砖不能再移动。
粘接时间:抗折粘接强度试验中耐火泥浆失水干涸前可揉动的时间,
抗折粘接强度:抗折粘接强度试验中试件在三点弯曲装置上粘接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粒度分布:每级颗粒尺寸的质量分数。
比电阻:表示电流通过材料时材料对电流产生阻力大小的一种性质。
软化温度: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测定试验中试样熔化并降至原始高度3/4时的温度。
半球温度: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测定试验中试样高度降至原始高度2/4 时的温度。
流动温度:连铸保护渣熔化温度测定试验中试样降至原始高度1/4时的温度。
通气量:工作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制品的干燥空气量。
爆裂:耐火浇注料在快速升温过程中,由于内部存在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而造成的粉碎性破坏或崩裂。
抗爆裂温度:如果试样在某设定温度下不爆裂,而在高于此温度50℃时爆裂,则定义该设定温度为该材料的抗爆裂温度。
抗熔融冰晶石电解液侵蚀性:在950℃下耐火材料抵抗熔融冰晶石电解液侵蚀的能力。
杂质含量:杂质重量之和与总重量的百分比率。
流动性:耐火浇注料在加水或其他液体结合剂并搅拌均匀后,在自重(和/或)外力作用下流动性能的度量。
高温动态杨氏模量:在高于常温的温度下采用动态法测得的杨氏模量。
高温抗扭强度:高温下,按规定加荷速率给耐火材料试样施加扭矩,发生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极限剪切应力。
扭断温度:在恒定的扭矩作用下,试样随湿度升高而发生断裂时的温度。
高温扭转蠕变:在设定的扭矩和温度下,在保温的过程中或一定的时间内,耐火材料产生的扭转角度或断裂。
扭转角度: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结束试样所产生的变形角度。
高温耐压强度:在高温下,按规定条件加压,试样破碎或其高度压缩为原来的(90±1)%时,这样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压力。
常温抗拉强度:在常温下,以恒定的速率对试样进行拉伸,试样发生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极限拉力。
高温抗拉强度:在高温下,耐火材料按一定条件拉伸,发生破坏前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极限拉力。
楔度差:楔形砖的大、小端实际测量尺寸的差值减去其大小端公称尺寸的差值的绝对值。
中心线偏差:模形砖大、小端中心线两边实际测量尺寸差值的绝对值。
耐火材料抗气体腐蚀性:耐火材料在窑炉中抵抗特定气氛腐蚀的能力。
比例极限:在弹性模量实验中材料不偏离应力与应变比值(胡克定律)曲线的情况下,所能够承受的最大面力值。
弹性模量:低于比例极限下,材料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均一性:结构、密度和材质相同。
注:均一性要求所取得的小试样能代表原砖的整体特点。对于耐火材料,只要试样的尺寸比内部大颗粒、晶体、气孔和微裂纹尺寸大,试样就被认为是均一的。
各向同性:试样的某项性能在所有方向上都相同。
共振频率:试样受弯曲振动时发生共振的频率。
注:共振频率一般由试样的弹性模量,质量和试样尺寸决定,在振动模式中,最低的共振频率为材料的固有频率。
弯曲振动:长条状或者圆柱状试样受微小弯曲应力作用的一种振动。
节点:试样振动过程中振幅为零的位置。
注:对于试样的固有弯曲频率,节点一般在距试样一端距离为0.224L处。其中L为试样长度。
反节点:不受约束的长条状或圆柱状试样受振后的最大振幅点位置,一般反节点位置有两个或者更多。
注:共振时,反节点一般位于试样的两端和中心部位。
平面弯曲:试样弯曲方向平行于其主平面。
垂面弯曲:试样弯曲方向垂直于其主平面。
安息角:散状材料自由流动形成的锥状堆积体,其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锐角,
抗水化性:耐火材料抵抗与水化合的能力。
耐火材料的渗透性:耐火材料透过气体或液体的能力。
重烧试验:烧成耐火材料在不受外力作用下按规定的加热制度进行热处理,测量加热前后其线尺寸或体积的变化。
凝固时间:搅拌耐火浇注料时,从第一次加入液体到浇注料产生足够的强度,可以脱模而不塌落或变形的
时间。
收缩:耐火材料在生产和使用时的尺寸减少。
断裂能:耐火材料试样承受拉伸载荷发生断裂时所做的功。即试样所释放出来的总应变能。
特征长度:材料断裂能和弹性应变能比值的一半,常用以表征准脆性材料脆性。
断裂韧性: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性能。
柔韧性:材料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发生变形而不损坏的能力。
残余强度:材料经过外力作用后的强度。
比热容:用常压下加热1 kg物质使之升温1 K所需要的热量(以J计)来表示。
加热永久线变化:耐火材料加热到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冷却到常温后所产生的线性膨胀或线性收缩。正号“+”表示膨胀,负号“一”表示收缩。针对烧成耐火制品,也称作重烧线变化。
纤维收缩线变化率:纤维经过高温处理后的收缩百分比。
泊松比: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绝对值的比值,是反映材料槽向变形的弹性常数。
气孔孔径分布:耐火材料中不同孔径下的孔容积分布频率,
抗玻璃溶液侵蚀:耐火材料抵抗玻璃溶液侵蚀、冲刷的能力。
耐真空性:耐火材料在真空和高温下使用时的耐久性。
一氧化碳破坏:由于一氧化碳的分解造成炭沉积,导致耐火材料的损坏。
磨损介质:用来对试样进行耐磨性试验的磨损材料。
抗折强度:具有一定尺寸的耐火材料条形试样,在三点弯曲装餐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含水量:耐火材料试样所含游离水质量与试样原始质量之比。
- 上一篇:耐火材料产品的术语和定义
- 下一篇:没有了!